论文解读001 – 外部因素对消费者喜好的影响:以奶茶为例

一、研究背景

消费者购买力通常受外部信息影响,但是回购一般受内部因素如感官特性影响。

二、研究目的

1. 确认外部因素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喜好度和风味感知;
2. 考察消费者使用CATA方法时的差异区分能力;
3. 探索CATA方法在复杂风味及大量属性的市售奶茶产品的应用可能性。

三、材料与方法

  1. 词汇建立(Terminology development)
    通过焦点小组(Focus group)运用Projective mapping来建立词汇库。
    • 参加者:28人(19-55岁),乳类饮品饮用频次一周一次及以上或者红茶、奶茶饮用频率一月一次及以上。
    • Projective mapping:
      消费者使用60cm*60cm的纸,纸上画有12*12方格。消费者被要求根据他们自己的判定将相似的产品放置(locate)在一起,并同时写下他们感受到的相关属性。
      在这个过程中,消费者共计写下了58个奶茶风味相关属性,其中甜味、奶味、红茶味被提及次数最多。
      在PM之后,消费者被要求在预先在其他论文中搜索来的106个属性进行选择,最终输出了一个93个属性的词汇列表(参见Table1)。
  1. 样品

通过前序评价共筛选出8款奶茶产品。他们分别有不同的风味差异。

样品包装
样品具体信息
  1. 消费者(参与者)
    共计240人(19-65岁),与词汇建立时参与的消费者不重叠
    频率:乳类饮品饮用频率一周一次以上,无食物过敏。
  2. 消费者测试
    每个消费者要求参与两轮测试。
    • Intrinsic session
      • 第一轮测试消费者共计饮用8款奶茶产品(参照Table3),产品提供顺序根据8*8 Williams Latin Square Design,每个样品提供80mL。
      • 问卷:
        (1) 整体喜好度、外观(颜色)喜好度、甜味喜好度、奶味喜好度、红茶味喜好度(9-point hedonic scale: 1分 极其不喜欢 — 9分 极其喜欢);
        (2) 甜味强度、奶味强度、红茶味强度(9-points intensity scale: 1分 极其弱 — 9分 极其强);
        (3) CATA 93个词汇(参照上述Table 1);
        (4) 个人信息;
    • Extrinsic session
      • 第二轮测试饮用与第一轮相同的8款奶茶产品(参照Table3),样品提供顺序与第一轮相反,每个样品同时提供包装。
      • 问卷:
        (1) 包装喜好度(9-point hedonic scale);
        (2) 其余问题与第一轮测试相同;
        (3) 饮料容量、包装材料(9-point hedonic scale);
        (4) 是否认出该产品、是否知道制造商或品牌、是否有购买过;
        (5) 购买意向(5-point scale),认为合适的价格。
  3. 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(SAS, XLSTAT)
    • 单因素方差分析(one-way ANOVA)
    • T检验(independent student t-test(α=0.05))
    • 相关性分析(Correlation analysis)
    • 对应分析(Correspondence analysis(CA))
    • RV系数(RV coefficient test)
    • 曼-惠特尼U检验(Mann-Whitney U test)
    • Cochran’s Q test

四、研究结果

  1. 消费者个人信息
  1. 样品的整体喜好度Overall liking of samples
    Fig. 1. 为整体240名消费者对8款奶茶产的整体喜好度评价,灰色柱形为盲测样品的整体喜好,条纹柱形为提供产品包装的整体喜好。可发现,M3和M8不论是盲测还是提供包装测,整体喜好度都最高。
    其中,产品M3、M5、M8在提供包装后,整体喜好度显著优于盲测。

Fig. 2. 为选择购买过该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两轮间的比较。可发现,除了M7以外,其他产品购买过的消费者占比均不高。尤其是M6(农夫山泉打奶茶)购买过的消费者仅12人,占比5%。
但购买过的消费者中,M1、M3、M7提供产品包装后的整体喜好显著优于盲测时的整体喜好。

Fig. 3. 为选择没有购买过的消费者进行两轮测试间的比较。可发现,仅M5(星巴克),在提供包装后的整体喜好度显著优于盲测时的整体喜好度。

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,在intrinsic session中,整体喜好度与甜味(r=0.7597, P<0.001)、奶味(r=0.73249, P<0.001)和红茶味(r=0.7317, P<0.001)相关度较高。

  1. 消费者对外部因素的态度(包装、容量、包装材料和价格)
    M2(阿萨姆奶茶)包装喜好度和包装材料喜好度最高,显著优于其他产品。包装喜好度最低的是M7,该设计是1990年代的设计,所以可能和现代的设计风格不太一致。
    本次测试中,实际价格最高的是M1(麒麟,午后的红茶),但消费者愿意支付最高的费用为M5(星巴克),2500韩元(约人民币13元)。说明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。
  1. Product’s sensory characterization using CATA method
    在分析过程中首先排除了选择比率小于10%的词汇(共计43个),剩下50个词汇进行分析。先使用Cochran’s Q test来分析CATA词汇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。使用曼-惠特尼U检验比较intrinsic和extrinsic评价的频率是否有差异。
    可发现坚果(Nutty)相关属性如巴旦木味(Almond)、豆腥味(Beany)、黄油味(Buttery)、焦糖味(Caramel)、腰果味(Cashew nut)、谷物味(Grain)、坚果味(Nutty)、燕麦味(Oatmeal)和油感(Oily)高度相关(P<0.0001)。
  1. 奶茶饮品的感官属性
    使用筛选后的50个词汇来进行对应分析(Correspondence Analysis)后可发现,主要属性如甜味、奶味、红茶味基本都落在原点为止。在两轮测试中,Dim1基本与涩味(astringent)、凉感(cool)、药味(medicine)、乌龙茶味(Oolong)、桃子味(Peach)、迷迭香味(Rosemary)、稀薄无味的(watery)正相关,与巴旦木味(almond)、黄油味(buttery)、腰果味(Cashew nut)、脂肪感(Fat)、燕麦味(Oatmeal)、油感(Oily)、豆奶味(Soymilk)、浓缩甜牛奶味(Sweetened condensed milk)、甜奶油(Sweet cream)和黏度(Viscosity)负相关。Dim2基本与巴旦木味(Almond)、豆腥味(Beany)、腰果味(Cashew nut)、鱼腥味(Fishy)、谷物味(Grain)、药味(Medicine)、燕麦味(Oatmeal)、稀薄无味的(watery)正相关,与柑橘水果味(citrus fruit)、水果味(Fruity)、桃子味(Peach)和玫瑰味(Rose)负相关。
    奶茶样品大致可分为四类。M1、M2和M7分布在第一象限,M3、M5和M8分布在第四象限。M6和M4分别分布在第二和第四象限。坐落在第一象限的样品喜好度较高,落在第三象限的样品喜好度较低。
  1. 属性强度与CATA频率间的比较
    对三个主要属性(甜味、奶味和红茶味)的强度打分及CATA属性选择中选择该3个属性的频数进行比较,结果如Table 6所示。强度某些情况下与选择频数有相关性,如甜味强度平均分较高的产品CATA选择频数也较高;奶味频数较高的产品CATA选择频数也较高。强度平均分在4.6-5.5之间的时候,CATA选择频数百分比基本在44.6%-77%之间。但是,红茶味中,消费者认为M6的红茶味强度为5.2,但是选择频数却仅为38.3%(Intrinsic)和40%(Extrinsic)。

五、讨论

  1. 样品的消费者喜好度:当消费者不喜欢某产品的风味时,包装无法对喜好度产生积极的影响(不喜欢口味的话,包装再好看可能也无法提升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喜好度。)。
  2. CATA评价中的风味感知:某些特定属性的熟悉程度会影响消费者在混合风味中的区分能力(本次测试乳类制品的饮用频率要求高于红茶饮用频率,所以消费者对奶味相关属性的区分度更高);当消费者在CATA评价中选择属性词汇时,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熟悉的词汇。
  3. CATA评价在复杂风味中的应用
    • 使用数量多的CATA属性
      • 长词汇列表可能会减少消费者对产品的区分能力;
      • 当产品风味属性强度较低时,短词汇列表可能会减少消费者对产品的区分能力;
      • 以往的很多研究一般使用20个风味属性词汇,使用70-100名消费者参与;
      • 长词汇列表可以用在复杂风味的食品和饮料的消费者导向性lexicon的预实验阶段。
    • CATA属性的提供顺序
      • 很多研究证明了CATA词汇提供顺序的重要性(有的说是乱序好,有的说是定序好);
      • 定序词汇可以缩短消费者评价CATA的时间;
      • 长词汇列表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加集中在品评中。

六、总结

  • 基于消费者的消费经验,外部因素可以影响消费者喜好度,但是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倾向;
  • intrinsic和extrinsic session中,消费者都能够区分风味属性,且两轮测试中结果相似。

 

解读文献

Choi Y , Lee J . The effect of extrinsic cues on consumer perception: A study using milk tea products[J].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, 2018, 71.

论文解读001 – 外部因素对消费者喜好的影响:以奶茶为例》有1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